關鍵字:肥料  化肥
                            百億元潛力市場:群雄逐鹿“蝦稻肥”!
                            時間:2018-01-30 15:24:27      閱讀數:

                               

                            “蝦稻共作”效益可觀,蝦稻肥成農資市場熱點

                             

                              “蝦稻共作”效益可觀,蝦稻肥成農資市場熱點

                              □本報記者陳瓊呂海波

                              一個百億級的農資市場正在形成,未來甚至具備超過十倍的增長潛力。

                              “蝦稻共作”,一個集農民增收、循環種植、生態農業等各類時尚標簽為一體的“古老產業”,正成為農資企業競爭逐鹿的“新興市場”。

                              作為一種水田綜合種養模式,“魚稻共作”早在北魏時期就有記載,是“蝦稻共作”的濫觴。雖然發端于上千年前的農耕時代,但在化肥農藥廣受詬病的當下,這種植模式只能在爭議中躑躅前行。而蝦稻肥產業的爆發,急需規范標準的助力。

                              三倍收入十倍潛力增量

                              “水稻自己種,小龍蝦一起養”是當前蝦稻綜合種養的真實寫照,是將小龍蝦養殖與水稻種植結合在一起的一種高效生態農業生產模式,遵循了自然規律,創造了稻蝦共生共育的生態環境,達到了保護和修復生態的目的。國內“蝦稻共作”面積正在不斷激增,其深受追捧有著多方面原因。

                              首先,推動蝦稻綜合種養面積激增,最直接的原因是經濟效益。這兩年,農產品價格普遍低迷,水稻、小麥、玉米等大宗作物自不必說,經濟作物雖然好于大田作物,但種植風險極大,行情大起大落,一不小心就賠錢。“蝦稻共作”既養蝦,又種稻,效益相當可觀。數據顯示,“蝦稻共作”模式發展比較成熟的湖北省公安縣麻豪口鎮月湖村,全村412戶就有350戶從事“蝦稻共作”,兩口之家20多畝水田能實現10萬~20萬元的年收入。該村種養大戶龔德成流轉160畝水田開展“蝦稻共作”,畝平均收入超過6000元,年總收入近100萬元,真正讓農民成為讓社會尊敬的職業。

                              其次,國家政策鼓勵。蝦稻綜合種養提高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也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政治意義凸顯。從國家層面來說,政府部門對這種模式的支持力度超乎尋常。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曾充分肯定以“稻蝦共作”為代表的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模式。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和《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指導意見》等均明確了支持稻漁綜合種養發展的決策。

                              再次,環保是大勢所趨。蝦稻綜合種養與減肥減藥的生態種植不謀而和。因為其對施肥打藥要求極其嚴格,據統計,在“稻蝦共作”生態農業模式下,農藥用量可減少50%以上,化肥用量可減少30%以上,有利于種養品種的生態安全和食品安全,加上小龍蝦共生,使得土壤質量大幅改善,種植出來的水稻品質很高,生態效益明顯提高。

                              最后,產業整合的需要。蝦稻綜合種養已逐漸實現規;、專業化、標準化、機械化生產,形成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對土地流轉、新農村建設和推動城鎮化等農村改革熱點難點問題作出了可喜探索,社會效益突出。

                              蝦稻產業火熱,蝦稻肥因此也備受矚目。據央廣網報道,全國適合蝦稻綜合種養的面積占現有稻田面積的15%左右。而國家統計局2016年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水稻播種面積達4.5億畝。如果按照15%的比例計算,適合蝦稻綜合種養的水稻面積高達6800萬畝,而當前國內蝦稻綜合種養結合的面積約有630萬畝。從收益的角度來看,有關數據顯示,“蝦稻共作”種養模式,一般可畝產稻谷600公斤以上,產出小龍蝦100~150公斤,純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是單純種稻純收入的3倍以上。據此,蝦稻綜合種養按每畝增收2000元來算,潛在的增收規模在1360億元左右,將成為稻農爭相投入的焦點產業。由此可見,蝦稻肥的市場潛力巨大,農資企業的發展空間不可估量。

                              百億農資名企搶先布局

                              蝦稻綜合種養因其巨大的市場前景,正吸引了越來越多農資企業的注意。肥料行業近水樓臺,大企業瞄準商機,利用自身優勢搶先布局,認真開拓這片藍海市場。

                              初步統計,湖北省的小龍蝦養殖正以每年100萬畝的速度增加,預計湖北省的蝦稻綜合種養面積后續將達到千萬畝的規模。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發集團”)早早看中契機,抓住此番機遇,及時出手。作為國有上市公司,興發集團秉承科技守護農業健康、增效拓展減肥新路的理念,針對“蝦稻共作”的特點,開發出生態、高效的新型化肥產品“金玉樘”蝦稻專用肥,廣受市場青睞和贊譽。興發集團業務經理周斌表示,雖然蝦稻專用肥是新型肥料,但農戶對這種肥料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因為蝦稻專用肥既養蝦又養稻,比農戶以前用的普通肥料效果要好,而且興發集團還會與經銷商合作,把養殖戶組織在一起,請專家講解養蝦技術,來幫助農戶更好地進行種養。為了解決小龍蝦生長所需的浮游生物不足問題,蝦稻專用肥里添加有微生物菌、腐植酸、有機質和各種微量元素。通過微生物來降解蝦的糞便,將蝦的排泄物轉換為有效養分供水稻使用,生態環保。對此,湖北省公安縣的經銷商熊強表示,蝦稻專用肥將會給公安縣的種植業、養殖業帶來新觀念、新模式和新效益。

                              作為一種有別于常規肥料的新產品,蝦稻肥有自身的特殊要求,考驗了肥料企業的研發能力。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寧化工”)副總經理毛國斌分析說,研發一款合格的蝦稻肥,至少要滿足四個要求。其一,肥料必須溶解快,利于浮游生物生長和水草茂盛,為小龍蝦提供優良的環境,促使小龍蝦快速生長,盡早上市;其二,要能增強小龍蝦免疫力,減少病害,提高品質和抗侵害能力;其三,還要促進水稻生長發育,增強水稻抗病、抗倒伏能力;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蝦稻綜合種養對環保要求較高,肥料不僅要提高利用率,減少污染浪費,還要能改良土壤和水體環境,實現潔凈生產。

                              2017年,三寧化工聯合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知名水產研究機構,首次推出了“金鈦能”蝦稻專用肥,投放市場即引起農資經銷商和農戶的關注。潛江市龍灣鎮鄭家湖村王永軍之前從事服裝生意,2017年是第一次種水稻,也是第一次養蝦。王永軍介紹,他租下78畝地,他家水稻長勢旺盛,莖稈粗壯,抽穗整齊,水稻產量和品質都高;而養出來的小龍蝦,個頭大,有活力,租的這些地2017年的收益非常喜人。“這都要感謝三寧‘金鈦能’蝦稻肥。”他表示,三寧“金鈦能”蝦稻肥安全可靠,“不僅肥水、肥稻、肥龍蝦,而且調水解毒,買得安心、用得放心”。

                              史丹利這兩年也在加大力度推出蝦稻肥。由于“稻蝦共作”田不能使用農藥,如何讓蝦肥增強免疫力、蝦肥稻香,就成為當前企業研發的一個重要課題。據了解,根據土壤性狀,稻蝦專用肥有50%含量(氮磷鉀24%-8%-18%)、40%含量(氮磷鉀22%-5%-13%)兩種,除了含有氮磷鉀營養元素外,還含有聚磷酸銨、腐植酸、微量元素、氮肥增效劑、海藻酸等,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功能,在保證作物高產優質的同時,促進小龍蝦養殖水體的肥、活、嫩、爽,促進小龍蝦的生長。史丹利還根據“蝦稻共作”的不同階段要求,推出“蝦稻共作”田的施肥方案。

                              未來,究竟什么類型的肥料會成為蝦稻肥的主力?有業內專家表示,生物菌肥將是蝦稻肥的發展趨勢。如果蝦稻專用肥只是簡單含有氮磷鉀養分,甚至只是高氮肥料,這種肥料對小龍蝦的養殖影響很大,不但對水質有污染,還有可能形成亞硝酸鹽等成分,可能對小龍蝦也有害。所以,現在大多數蝦稻肥生產企業都在向生物菌肥方向發展。

                              屢受質疑疾呼規范出臺

                              種養結合,帶來的是兩個產業的融合,確實是一種創新。但是,任何一個新事物都會有受爭議的一面,在蝦稻綜合種養模式上,也出現了一些負面的聲音。

                              首先,有人對小龍蝦的安全產生擔憂。“田里養的小龍蝦不能吃,會有化肥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等問題”,這種觀點曾經在網上激起了一層浪花。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高子登指出,在科學的“稻蝦共作”模式中,共作期蝦苗應在秧苗返青后10天左右再投放,該時期如果合理控制使用除草劑、底肥,兩者對稻田水質環境的影響,理論上已經降到很低的程度。即使稻田使用殺蟲劑,也應與小龍蝦收獲期保留1個月以上的安全期,這樣對小龍蝦的農藥殘留影響不大。在他看來,重金屬超標問題與當地土壤和水資源環境關系較大,與“稻蝦共作”模式關系不大。

                              周斌認為,在蝦稻綜合種養的過程中,只是一段時間需要進行肥水管理,需要對水質補充氮磷鉀和微量元素。蝦稻肥里添加了生物菌,會降解有毒害物質,促進小龍蝦的健康生長。此外,小龍蝦生長需要的是浮游生物,肥料只是改善其賴以生存的水質,產生更多的浮游生物。

                              其次,由于蝦稻肥進入農資行業視野的時間并不長,蝦稻肥的市場規范有待強化。有業內人士反饋,蝦稻肥生產方面暫時沒有出臺國家標準,企業一般是聯合農業大學及農科院所共同研制產品。

                              再者,目前市場上存在假劣蝦稻肥產品,一些廠家會用普通肥料冒充蝦稻專用肥,對蝦稻綜合種養產生危害。

                              最后,有人不禁發問:“既然稻田養蝦,稻豐產、蝦豐收,也能放心吃,那么,是否應該把所有的稻田都養上蝦呢?”“在規模流轉的土地進行稻田養蝦,一方面可能造成供過于求,另一方面有損基本農田保護,也會削弱稻谷生產能力。因此,大面積推廣要慎重。”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肖國櫻解釋說。高子登表示,由于小龍蝦的效益是水稻的兩三倍,且水稻生產過程中的田間管理措施較為復雜,假如這種模式的經營者重蝦輕稻,就會致使一些地區水稻產量和品質下降,也就失去了“蝦稻共作”、穩糧增效的意義。

                              史書有記,“陴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中國早期的水田綜合種養模式。而今,不僅稻田養魚,人們還在稻田里投放小龍蝦,尤其是近10年來,小龍蝦餐飲、加工和出口市場持續火爆。

                              稻田種養結合模式,是指根據水稻生態特征、生物學特性與家鴨、河蟹、河蝦、河魚等生活特點設計出的一種高效立體種養方式。該項技術能減少化肥農藥投入,節約農本,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態環境,既穩定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可提高水稻品質,大幅增加經濟效益。根據不同方式,每畝可產優質無公害稻谷300~450公斤,鴨子12~20只,優質蟹蝦50~100公斤,河魚150~200公斤等。

                              農業部專門委托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編寫了《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秷蟾妗凤@示,2016年小龍蝦創造產值564.10億元,經濟總產值1466.10億元,全產業鏈從業人員近500萬人。不知不覺間,小龍蝦創造了千億元級的市場。水田綜合種養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蝦稻共作”模式是一種克氏原螯蝦(通常說的小龍蝦)養殖與水稻種植共用稻田,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稻又養蝦,以提高稻田單位面積效益的一種經營模式。稻田養殖小龍蝦以廢補缺、互利助生、化害為利,實現稻田養蝦、蝦養稻的良性循環。

                              蝦稻綜合種養目前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長江中下游流域。湖北省潛江市是風靡長江中下游稻區的蝦稻綜合種養模式的發源地。權威數據顯示,2014年,該縣“蝦稻共作”面積僅有13.5萬畝;到2016年底,這一數字激增到31.6萬畝。距離潛江不遠的湖北省監利縣,2017年全縣蝦稻綜合種養面積達50萬畝,而監利縣能開發為小龍蝦養殖的稻田估算在100萬畝左右。據央廣網的報道,全國適合蝦稻綜合種養面積占現有稻田面積的15%左右。國家統計局2016年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水稻播種面積達4.5億畝,如果按照15%的比例計算,適合蝦稻綜合種養的水稻面積高達6800萬畝。

                            百億元潛力市場:群雄逐鹿“蝦稻肥”! 百億元潛力市場:群雄逐鹿“
                                 “蝦稻共作”效益可觀,蝦稻肥成農資市

                            2018-01-30 15:24:27

                            諾貝豐打造中國水肥一體化新坐標 諾貝豐打造中國水肥一體化新
                                 代表專家參觀中以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
                              2018年

                            2018-01-30 15:23:11

                            榮耀六十載共贏新時代 榮耀六十載共贏新時代
                                 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楓     

                            2018-01-30 15:21:37

                            e農之家智能配肥闊步向前 e農之家智能配肥闊步向前
                              
                              為鄉村振興添彩  十九大以及12月底召開的中央農

                            2018-01-30 15:20:36

                            土壤缺鎂普遍 科學施用鎂肥 土壤缺鎂普遍 科學施用鎂肥
                              鎂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對動物和人類的健康也

                            2018-01-30 15:19:22

                            腐植酸重點實驗室揭牌 腐植酸重點實驗室揭牌
                                 在本次大會上,農業部植物營養與肥料(綜合)重點實

                            2018-01-30 15:18:17

                            免费无码h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