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肥料  化肥
                            2020年山東省小麥中后期管理技術意見
                            時間:2020-04-01 15:18:06      閱讀數:

                               目前,我省小麥正陸續進入拔節期。小麥拔節后即進入中后期生長階段,植株生長由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逐步轉化為以生殖生長為主,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防治和肥水運籌的關鍵時期。因此,搞好小麥中后期的田間管理工作,對于減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數,保根保葉,增加粒重,提高產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年小麥中后期田間管理的指導思想是“肥水運籌,促弱控旺;綠色植保,精準防控;防倒伏,防早衰,增粒數,增粒重”。各地要因地因苗制宜,突出分類指導,切實抓好以下管理措施的落實。

                              一、因地因苗管理,做好拔節期肥水運籌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區麥田已進入拔節期,此時是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對前期沒有進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二類麥田,或者早春進行過返青期追肥但追肥量不足的麥田,均應在拔節期追肥澆水。拔節期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對于地力水平一般、群體偏弱的麥田,應在拔節初期進行肥水管理,以促弱轉壯;對地力水平較高、群體適宜麥田,應在拔節中期追肥澆水;對地力水平較高、群體偏大旺長麥田,要堅持肥水后移,在拔節后期(倒二葉露尖)追肥澆水,以控旺促壯。一般畝追尿素10~15公斤左右。群體較大的高產地塊,要在追施氮肥的同時,畝追鉀肥6~10公斤,既防倒又增產。

                              二、重視關鍵時期,酌情澆好揚花灌漿水

                              小麥開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約占整個生育期耗水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需要通過灌溉滿足供應。干旱不僅會影響抽穗與開花,還會影響穗粒數。小麥開花期至開花后10天左右,若墑情適宜,則不必澆水。若墑情不適宜的話,應適時澆好開花水,以保證小麥籽粒正常灌漿,同時還可改善田間小氣候,抵御干熱風的危害,提高籽粒飽滿度,增加粒重。此期澆水應特別關注天氣變化,不要在風雨天氣前澆水,以防倒伏。

                              三、關注天氣變化,做好“倒春寒”的預防工作

                              小麥拔節后發生“倒春寒”凍害或冷害,將導致小麥結實粒數減少,產量大幅降低。近年來,我省“倒春寒”時有發生。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提前制定防控“倒春寒”災害的預案。在降溫之前及時澆水,可以提高小麥植株下部的氣溫,防御或減輕“倒春寒”凍害。若一旦發生凍害,要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進中、小蘗迅速生長和潛伏蘗早發快長,減輕畝穗數和穗粒數的下降幅度。

                              四、綠色精準防治,做好病蟲害防控工作

                              受越冬病蟲基數偏高、氣象條件適宜等因素影響,當前,全省麥田病蟲發生形勢嚴峻復雜,預測總體中等偏重發生。各地要切實搞好預測預報工作,科學精準進行防控。小麥中后期病蟲害主要有赤霉病、條銹病、白粉病、麥蚜、麥蜘蛛、吸漿蟲等。

                              防治條銹病,要全面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防控策略,采取“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預防措施,及時控制發病中心。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0%時,要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做到同類區域防治全覆蓋?僧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50克,或30%醚菌酯懸浮劑50~70毫升,或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5~30毫升,兌水均勻噴霧防治。

                              防治赤霉病,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不放松,小麥抽穗揚花期一旦遇連陰雨或連續結露、多霧天氣,立即噴藥預防;若氣候條件特別適宜,隔5~7天再噴藥1次?僧用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15~25毫升,或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200毫升,或25%咪鮮胺乳油60~100毫升,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150克,兌水均勻噴霧防治。

                              防治白粉病、葉銹病。當田間白粉病病葉率達10%或葉銹病病葉率達5%時,可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5~60克,或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30~40毫升,或250克/升丙環唑乳油35~40毫升,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防治麥蚜,可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40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20~25毫升,或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2~3克,兌水均勻噴霧防治。

                              防治麥蜘蛛,可畝用5%阿維菌素懸浮劑4~8毫升,或4%聯苯菊酯微乳劑30~50毫升,兌水均勻噴霧防治。

                              五、綜合應對施策,做好后期倒伏的預防和補救

                              由于今年前期麥田生育進程較快,旺長麥田比例偏大,后期麥田存在著大面積倒伏的風險。因此,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視麥田后期倒伏的預防工作。首先,要通過肥水調控防倒伏。群體較大麥田肥水管理時間要盡量后移,加快分蘗兩極分化速度,通過改善群體通風透光狀況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其次,要注意灌漿期澆水時間。最好在無風或微風時澆水,遇大風天氣要停止澆水。

                              對于一旦發生倒伏的麥田,要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補救:一是不扶不綁,順其自然。植株都有自動調節作用,小麥倒伏3~5天后,葉片和穗軸會自然翹起,特別是倒伏不太嚴重的麥田,植株自動調節能力更強?稍谟旰笕斯び弥駰U輕輕抖落莖葉上的水珠,減輕壓力助其抬頭。不扶不綁,植株仍能自動直立起來,使麥穗、莖、葉在空間排列達到合理分布。因此小麥倒伏后不論倒伏程度如何都不要采取人工綁扶等輔助措施。人工綁扶等輔助措施,會再次造成莖稈損傷或二次折斷,減產幅度更大。二是噴藥防病害。小麥倒伏后,特別是平鋪倒伏的麥田為白粉病等喜濕性病菌繁殖侵染提供了理想場所,往往導致白粉病發生嚴重。因此對倒伏麥田要及早噴施三唑酮等殺菌劑,減輕倒伏病害次生危害。三是噴肥防早衰,減輕倒伏早衰次生危害。小麥倒伏后秸稈和根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秸稈輸送功能和根系吸收功能都有所下降,要結合噴藥混噴0.2%~0.3%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粒重,減輕倒伏早衰次生危害。

                            2020年山東省小麥中后期管理技術意見 2020年山東省小麥中后期管理
                              目前,我省小麥正陸續進入拔節期。小麥拔節后即進入中后

                            2020-04-01 15:18:06

                            農業農村部:近期我國局地作物受凍但影響總體有限 農業農村部:近期我國局地作
                              受較強冷空氣影響,3月24日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

                            2020-04-01 15:14:07

                            工信部:推動精準保供 穩定化肥價格 工信部:推動精準保供 穩定
                              3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

                            2020-04-01 15:12:59

                            如何認識我國糧食安全的兩個基本問題? 如何認識我國糧食安全的兩個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突出強調了糧食安全問題,指出

                            2020-04-01 15:11:38

                            目前化肥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如何?磷肥供給仍存缺口! 目前化肥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
                              3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提問

                            2020-04-01 14:56:06

                            3月底尿素行情仍不樂觀,市場看空心態 3月底尿素行情仍不樂觀,市場
                              3月底的國內尿素行情仍不樂觀,市場看空心態,各地報價

                            2020-04-01 14:55:22

                            免费无码h视频网站